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警察殴打打人学生,舆论撕裂的背后
你手放哪呢,出生啊
薅广电羊毛!100元话费实付94.6元,还有电费96.9充100元!招团长~
警察踢打校园欺凌者:当事人不愿返校,派出所拒收锦旗
疯传!广州地铁突发!警方介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帝国时代 — 由罕萨通往西域之路 部分克勒青河谷归属巴基斯坦之历史原因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提到沟通西域与克什米尔的商路,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中巴公路所走的“红其拉甫山口”了。技术上看,这条公路的确是连通中、巴两国的最佳线路。山口的东侧,就是塔格敦巴什河的源头。通过这条东帕米尔高原的核心河谷,前往塔里木盆地的旅者可以在不用翻越高大山口的情况下,顺利进入塔里木盆地。而在红其拉甫山口西侧流淌的河流,名字就叫“红其拉甫河”。 作为罕萨河的源头之一,沿红其拉甫河南下可以很快将我们带至吉尔吉特河谷,进而进入印度河平原。那么在古典时期,选择透过罕萨河谷进入西域的商旅,是否就都是选择红其拉甫通道的呢?情况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把罕萨河上游与山脉对面的叶尔羌河上游的支流,尽数在地图上描绘出来,并做一个配对工作的话(在《克什米尔地缘结构图》上,就可以做这项工作),就会发现存在通行可能的山口,将会以十数计算。只不过,这些曾经通行过的山口,并不一定都会被记录下来罢了。 在被记录下来的山口中,最为著名的应该是红其拉甫山口西侧不远处的“明铁盖山口”(明铁盖达坂)。与红其拉甫山口一样,明铁盖山口把指向的“明铁盖河”,也是罕萨河的源头之一。相对应的,在山口的另一侧接应的,也是塔格敦巴什河的另一个源头:卡拉秋库尔河(卡拉苏)。 相比塔格敦巴什河那一路向南,指向中巴边境的正源,卡拉秋库尔河在地缘政治结构中的作用,要更加的重要。因为这条自西向东,直接对接瓦罕河的河流,让中国在帕米尔高原上的领土,出现了一个伸向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之间的突出部。也就是说,这条特立独行的河流,决定了中、塔、阿、巴四方在此的行政格局。 从行政划分来看,卡拉秋库尔河的源头,就是中国和阿富汗的边界。而从流域结构上看,这段边界也可以被视为叶尔羌河流域,与阿姆河流域最西部的分水点。这个分水点上通行条件最好的山口叫做“南瓦根基河”。山口的西侧,就是瓦罕河的源头“瓦根基河”了。以今天中、阿战略通道来定义的话,我们其实也可以把瓦罕河与卡拉秋库尔河,共同视为“瓦罕走廊”的组成部分。 不过抛开现在的政权分割,单从地缘背景来看,卡拉秋库尔河流域,更应该被视为另一条走廊:“喀喇昆仑走廊”的最西段。这条由卡拉秋库尔河——塔格敦巴什河——克里满河——克勒青河所连线而成的河谷走廊,共同的地理特征,就是依附于喀喇昆仑山北麓。也就是说,将南瓦根基山口——喀喇昆仑山口之间的这些河谷连成线的话,所描绘出来的这条弧线,基本就是喀喇昆仑山口的北部轮廓线了(以上内容参见《喀喇昆仑走廊地缘结构图》)。 不管当年的徒步旅行者,是穿越红其拉甫山口、明铁盖山口翻越喀喇昆仑山口分水岭,他们实际上都是在罕萨河与塔什库尔干河上游河谷之间作连线工作。做这些工作最大的困难在于,喀喇昆仑山脉的海拔实在太高,这些海拔都在4800米左右的山口,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实在太大。冰川的发育经常使得一些原本能够季节性通行的山口,变成人类的禁区(参考锡亚琴冰川)。比如在最近几百年,曾经在中国历史中被记录下来的明铁盖山口的通行条件,就不如它西侧与之紧邻的“克里克山口”了(克里克河所指向的“克里克河”,是明铁盖河的源头之一)。 毋庸置疑的是,不管透过上述哪个山口进入中国境内塔什库尔干流域,都算得上是连接南亚、西域最为快捷通道。然而现实的环境困难,却使得这些直接连通罕萨——塔什库尔干裂谷带的通道,变得异常的不稳定。为此,往来的商旅急需一条一条环境相对稳定的通道,帮助他们翻越喀喇昆仑山脉。 决定哪一个山口适合翻越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只是海拔。在同一段山脉中,这些马鞍形山口的海拔通常并不会有太大差别。事实上今天被用作连通中巴公路的红其拉甫山口,与落选的明铁盖山口,海拔都在4700米。以及被认为在近几个世纪,替代明铁盖山口,在相似位置接入卡拉秋谷尔河谷的“克里克山口”(kilik pass),海拔都非常接近。 除了那些承担分水作用的山口,在地质作用的作用下,山脉当中也可以会出现较低海拔的裂缝。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一条穿越分水岭而过的河流了(太行山脉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河流)。对于试图穿越山脉的人来说,通常情况下这也不算坏事,顺着这条河谷。除非河谷地形过于险峻,河道两旁就是崖壁(即使这种情况,也有“栈道”这种工程化的通行手段)。那么在喀喇昆仑山脉中有没有这样一条,能够带我们穿越分水岭的河流呢? 在顺着喀喇昆仑山脉山脊巡视一遍之后,本来满怀希望的我们可能要感到失望了。唯一能够同时出现在喀喇昆仑山两侧的河流,就远在山脉东端的什约克河。不管这条河流在地理结构中,应该被定义为绕过还是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它显然都不能帮到试图在山脉西端穿越的旅行者。不过大家也不要感到失望,我们刚才也说了,山口的高度并非决定穿越难度的唯一要素。在海拔接近的情况下,山口所在谷地的宽度,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 这一点其实并不难理解。一个山口腹地与两侧高山的距离越远,受两侧高山环境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小。在这种高海拔地区,这通常意味着你被冰雪封锁道路的可能性就越小。按照这个思路,在罕萨河上游河谷所对应的山口中寻找的话,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比克里克山口通行条件更好的山口——新沙勒山口(Shimshal pass)。只不过,在这个山口的另一侧,等待我们的并不是塔格敦巴什河的上游河谷,而是另一条从不同路径,流向叶尔羌河的河流——克勒青河。 为罕萨地区引向新沙勒山口的这条河流,就叫作“新沙勒河”。在山口另一侧接应它的是克勒青河左岸的一条支流——布拉尔杜河(Braldu)。在纵穿喀喇昆仑山分水线的诸多山口中,新沙勒山口的宽度可以算的上是最宽的。我们甚至可以在那张《喀喇昆仑走廊地缘结构图》上,清晰看到它所在谷地的存在。 每一个高海拔的山口,都有可能成为一条分割族群的地缘分割线。新沙勒山口也不例外。以地理单元来划分的话,山口东、西两侧显然应该被分别归入克勒青河谷,和罕萨河谷板块。以此为基础划分领地的话,罕萨人和顺着喀喇昆仑走廊,从帕米尔高原渗透而来的塔吉克人,也应该在此划分牧场。 在塔吉克人中一直流传着一首民谣:泽拉夫尚河,你是产金子的地方,你的源头在新沙勒(也泽“星峡尔”)。泽拉夫尚河所指向的粟特地区,我们曾经花过很多笔墨来描述它的重要性。结合地理环境和地缘位置,这片至今仍以塔吉克人为主的土地,可以算的上是中亚最重要的地缘板块。只不过,在苏联人所设计的行政版图中,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的它被划分给了突厥系的乌兹别克人。 对于丢失了这片“产金子”的地方,塔吉克人可以说一直是耿耿于怀。不仅当年领导抗苏的阿富汗北方联盟领导人马苏德(塔吉克人),打出了收复塔吉克圣城“撒马尔罕”的口号。而今天的塔吉克斯坦,也固执的将它最西北部的行政区,定名为“粟特州”。尽管这个行政区,只有很小部分算是泽拉夫尚河上游。(参看《塔吉克——帕米尔地区地缘结构图》http://鄙视抢沙发的h.hiphotos.bdimg.com/album/w%3D1600%3Bq%3D90/sign=604d8712a1ec08fa260017a169de061c/810a19d8bc3eb135a4b49416a71ea8d3fd1f442f.jpg 注:粘贴图片地址时,注意把“鄙视抢沙发”的字样去除) 以地理视角来看,新沙勒山口显然不可能成为泽拉夫尚河的源头了。不过从地缘角度来看,塔吉克人所流传的这首民谣,却清晰的划出了塔吉克人覆盖区的东西终点。试想一下,一个从新沙勒山口起程的塔吉克人,可以在完全没有语言、文化障碍的情况下,经过有塔吉克人游牧的:克勒青河谷、塔什库尔干裂谷带,穿越帕米尔高原、阿赖山,最终到达他们梦中的天堂——泽拉夫尚河。尽管没有掌握我们所分析的这些地缘知识,但这种直观感受已经足以让他们在脑海中,划出“塔吉克之地”的覆盖范围了。 塔吉克人的这种分布状况,也很大程度反映在了行政区划上。今天的有塔吉克人游牧的克勒青河谷、热斯喀木河谷(也就是热斯喀木村所在的叶尔羌上游河谷),都被划入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行政区内。然而你在这个塔吉克人自治之地的地图上,却永远找不到塔吉克之地的东部起点——新沙勒山口。因为今天的新沙勒山口,以及部分克勒青河谷地带,都和分水岭另一侧的新沙勒河一样,被划入了巴基斯坦境内。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再接着解读。尽管对于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来说,新沙勒山口那4735米高的海拔,也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了。然而对于那些习惯高原生活的人来说,这并不是问题。新沙勒山口相对较好的通行条件、较长的通行时间,甚至使之有条件成为了一条部族周期性迁移的路线。也就是说,无论是游牧于叶尔羌河上游的塔吉克人,还是现在大多已经转而从事农耕的罕萨人,都有可能通过这个喀喇昆仑山脉中,最为通畅的山口,在克勒青河谷与新沙勒河谷中转场。 实际上,塔吉克人口中的“新沙勒”或者说“星峡尔”,亦有可能不仅仅指向“新沙勒山口”,而是罕萨的“新沙勒河”。对于游牧部族来说,分水岭两侧差异化的气候环境,能够错时为他们提供不同时段的牧场。如果山口的通行条件稳定的话,这种情况是很有可能发生的。然而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在这场渗透与反渗透的博弈中,占得优势的应该是罕萨人。 可以肯定的是,在19世纪罕萨人成为中、英两国的关注对象时,他们已经成功的将影响力延伸至了叶尔羌河上游地区。当罕萨明确脱离中国的进贡体系,转而接受英国保护时,英国人甚至希望他们,能够将克勒青河谷、热斯喀木河,以及塔格敦巴什河这三条河谷,同时带入大英帝国的版图。问题是,罕萨人在上述地区的影响力,并非是通过移民来完成的(现在中国境内,并看不到罕萨人)。 真正驱动罕萨人,出现在喀喇昆仑走廊的动机,很可能是他们用来创收的“渔猎”生产方式。前面我们也说了,抢劫过往商旅,并将他们转卖入塔里木盆地为奴,曾经是罕萨人的重要收入来源。问题是,罕萨河谷并非是克什米尔地区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即使不通过罕萨版块,克什米尔其它板块也都还是有机会,对接入瓦罕——喀喇昆仑走廊的。在选择从罕萨通行的商旅日渐减少时,罕萨人通过从克里克到新沙勒的这些山口,将奴隶贸易的触角伸向叶尔羌上游这片,几乎无法绕过(南亚——西域之间的商路)的河谷,就成为很自然的选择了(劫掠之后,都不用走回头路,就能够直送塔里木盆地)。 实际上,对于一个身处商路中的部族,尤其是定居的农业部族来说,选择劫掠方式来创收并非是一个好主意,通过为商队提供补给同样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只会让商队远离自己的领地,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利益。而罕萨人选择这种短视的做法的地缘背景,应该跟喀喇昆仑山脉的气候变化有关。在解读努布拉上游河谷,变身为“锡亚琴冰川”时我们曾经分析过。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喀喇昆仑山脉的冰川活动明显加强,那些曾经繁忙的山口,逐一被冰雪所覆盖。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完全无法通行。只是对于那些外来的商旅来说,代价就有些太大了。 喀喇昆仑山脉环境的这次变化,不仅让巴尔蒂斯坦几乎断绝了与塔里木盆地的直接交流。也让罕萨板块变得封闭,并成为西方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而罕萨人所采取的那种抢劫商旅,竭泽而渔的做法,也就成为一种为了保证收益的选项了(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越抢越没人来,越没人来就越抢)。 从地缘角度来看,罕萨人把触角延伸进喀喇昆仑走廊的做法,并不一定必然带来地缘结构上的变化。只是对于害怕俄国人入主塔里木盆地的英国人来说,他们需要各种可能的理由,将英属印度的西北边界(或者说克什米尔的北方边界),推进到昆仑山巅。至于结果,大家也已经看到了。英国人推出的这条“约翰逊线”,即使是积弱的清帝国时期,也没有获得中央之国的政治认可。 然而罕萨人和英国人,以及在政权上延续他们权利的巴基斯坦人,在喀喇昆仑走廊也并非一无所获。最起码我们现在看到,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国境线,有一部分是以克勒青河和它的支流“克里满河”的中间线为依据划定的。结果我们前面说的,新沙勒山口的地缘价值。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已经有答案了。 从位置上看,这片被划给巴基斯坦方面的克勒青河谷,正是以布拉尔杜河谷为核心的,新沙勒山口所对应的部分。对于罕萨人来说,无论他们是觉得布拉尔杜河及其周边地区,农业基础不错而想移民;还是想为他们侵袭喀喇昆仑走廊,布设战略基地。从通行条件最好的新沙勒山口渗透,都是最好的选择(我们目前在谷歌地图上,在布拉尔杜河谷最少能看到四个村落)。当红色中国和巴基斯坦,决定本着组建联盟的精神,来谈判解决边境问题时。这些已经移居至克勒青河谷的罕萨人,就成为了巴基斯坦保留部分克勒青河谷领地的理由了(与中俄分割黑瞎子岛的情况类似)。 抛开国家框架,单从土著博弈的角度来看,一直视新沙勒为“塔吉克之地”东部起点的塔吉克人,估计会为此感到受伤。尽管在被划入巴基斯坦境内的克勒青河谷中,最少应该还有一个高山塔吉克人村落。但无论是新沙勒山口还是新沙勒河,无疑都已经坐实成为了“罕萨”的一部分了。 通过这段时间的解读,现在大家应该对喀喇昆仑走廊与克什米尔的地缘关系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了。总的来说,这条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脉,翻越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周期性变化的气候,也使得一些本来可以季节性通行的山口,在历史的某一时期被冰雪长年封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克什米尔板块,想一直保持南亚——西域交通枢纽的地位,就不能完全把打通丝绸之路(南线)交通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喀喇昆仑走廊身上。如果有通行条件更加稳定的选择,即使在路程上有些绕,也一样会成为往来商旅的选择(甚至是优先选择)。那么这样的选择究竟存不存在,又指向哪里呢?我们再接着解读。
有朋友问道,喀喇昆仑山脉几千年来的地理结构,应该并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冰川扩张的问题呢?其实这不是地理条件改变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气候问题——小冰河期。一般认为,造成全球气候变冷的小冰河期,大约起于16世纪末,在17世纪达到高峰,并在100年前结束。 在中国的一些研究者看来,庞大的明帝国之所以会被数万女真骑兵所灭,根本原因在于小冰河期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也有认为是小冰河期起自12世纪,并造成了北宋的灭亡。有趣的是,这两次中原王朝的覆灭,直接推手都是来自寒冷东北地区的女真人。 关于宋、明两朝的覆灭,到底多大程度与气候变冷有关,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喀喇昆仑山脉在这一阶段,冰川出现了大规模的扩张,却是事实存在的。即使在全球气候趋暖,多数冰川都出现明显消融现象的今天,这两条围就克什米尔的巨大山脉,冰川的规模实际上也未见缩减。 喀喇昆仑山脉冰川的扩张,对于克什米尔高原(包括拉达克)与西域的交流所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这使得重新获得西域控制权的中央之国(清时期),在试图对这片土地施加影响力时缺少了必要的管道。虽然英国人透过南亚向北渗透,是中国与印、巴两国今日边界形成的主要推手。但如果那些穿行于喀喇昆仑山脉的山口繁忙如初的话。英国人将边境线推向昆仑山脉的想法,很可能都不会出现更不用说今天还留下克勒青、阿克赛钦这些至今未令各方满意的问题了。毕竟在英国无意用武力推进的情况下,“窃取”那些中央之国关注不到的土地,能够将引发外交风险的概率压到最低。 实际上,即使没有小冰河期的影响,穿越喀喇昆仑山脉也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今天我们仍然不时的会在新闻当中听闻,喀喇昆仑公路的某处,因灾出现道路封闭的新闻。这也迫使试图穿越克什米尔高原的旅行者,从战略层面寻找一个能够绕过喀喇昆仑山脉的通行方案。 从喀喇昆仑山脉东端的喀喇昆仑山口穿越,是选择之一。在前面我们已经解读过了,那些被分割成几个板块的藏人,或者经由他们领地前往西域、南亚的商人,可以透过这个山口很快转入克勒青河谷。然后顺流而下,或者再沿喀喇昆仑走廊北上,通过塔什库尔干裂谷带转入塔里木盆地。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想沿叶尔羌河谷,穿出昆仑山脉进入西域的话,克勒青河谷并不一定是必经之路。北出喀喇昆仑山口的旅行者,可以直接插入叶尔羌河正源(热斯喀木河),再沿河而下向塔里木盆地进发。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打破日军封锁的民国政府,曾经试图透过喀喇昆仑古道,沿上述路线打通一条南通印度洋的补给线(由于叶尔羌河涨水,后程由热斯喀木向东借道喀拉喀什河,完成了最后进入塔里木盆地的路程)。只不过1944年8月从巴基斯坦海港城市卡拉奇出发的探路者,在到达此行的终点:叶尔羌河下游的叶城县时,惊喜的发现日本在这一天已经宣布投降了。 就现在的环境来看,热斯喀木河的农业条件要比克勒青河谷更好。为划出所谓“约翰逊线”而前往此处考察的英国人,甚至觉得热斯喀木河谷的土地产出“足以全年供养一支小规模的部队”。今天最靠近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中国村落——热斯喀木村,也正是聚落于此。这也使得在古典时期后期经由喀喇昆仑山口的商道,更多的会借助这条与克勒青河隔山(阿吉里山)相望的河谷连通西域。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后果就是,罕萨人可以在较少关注的情况下,悄然透过新沙勒山口,在克勒青河谷的南侧建立据点。 尽管喀喇昆仑山口,能够绕过喀喇昆仑山脉腹地那些冰封的山口,打通一条西域通往南亚的通道。但这条通道最大的问题就是海拔实在太高了。高海拔所造成的恶劣环境,不仅直接对旅行者的通行造成困难,更让他们沿途接受土著居民补给的可能性变小。因此如果一定要绕过喀喇昆仑山脉寻找一条通往西域的道路的话,东线并非是最好的选择。当我们把视线移向喀喇昆仑山脉的西线,试图在西线打通一条战略通道的话,两个已经在之前内容中出现过的地缘标签:吉尔吉特河谷、瓦罕走廊,很快便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从结构上看,如果能够从吉尔吉特河上游,打通一条道路北上连通瓦罕走廊的话,就恰好可以从喀喇昆仑山脉的西端,绕过这条冰川密布的山脉。在这个方向上,兴都库什山脉那山势渐弱的东段是吉尔吉特河与瓦罕——喷赤河谷的分水岭。以我们在地形图上比较两段山脉的“厚度”的感觉来看,翻越这段兴都库什山脉的难度感应该要小的多。而在历史上,连通上述路线的山口——坦驹岭山口,也的确曾经在丝绸之路南线的交通中,承担着重要的连通作用。很多朋友感兴趣的大唐高仙芝远征勃律的线路也正是指向于此。至于详细的情况,就有待下节继续解读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